皮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皮草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嘉靖皇帝为什么没有重用王阳明-【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2 11:46:56 阅读: 来源:皮草厂家

嘉靖皇帝为什么没有重用王阳明?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全部做到的人物,他和孔子、曾国藩被合称为“两个半圣人”,是明朝的第一流人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王阳明文治武功,皆有成就。

但是,这么个开了挂的牛人,一生都没有进入过权力中心。其死后谥号为“文成”,爵位为伯爵;而“半个圣人”曾国藩谥号“文正”,爵位为侯爵(谥号按照等级依次是:文正、文忠、文恭、文成;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相比“曾半圣人”,王大圣人咋混的不咋地啊。要说他的上司正德皇帝是个二百五,不知好歹,倒也罢了;可他的新上司嘉靖皇帝早年可是“神圣不世出之主”,王圣人依然没有得到重用,职场咋这么不顺呢?

王阳明确实牛,但是没有牛在做官上。明朝政治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党,直白了说就是,大臣们都要分清楚是哪条线上的,是哪个队伍里的。

王圣人朝中的靠山是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他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在他的提携和支持下,王阳明成功处理了“宁王之乱”。王阳明也知恩图报,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一再将功劳归于王琼。

但是,王琼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因为权力之争,已经势不两立。嘉靖上位,天平倒向了杨廷和。老杨于是积极主动地打压王琼和他这一条线上的官员。王琼被捕入狱,差点送了老命。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能有好果子吃?

其实,嘉靖刚登基时,也知道王阳明有本事,曾下诏让他进京,但杨廷和从中作梗,最后又下了一道圣旨,让王阳明不必赴京。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圣人遇到权臣,没处说理啊。

皇帝的爸爸去哪儿了?

嘉靖三年,杨廷和倒了,王圣人机会来了吧?没有。

嘉靖一朝有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叫做大礼议。事情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嘉靖皇帝应该叫自己的亲生父亲爸比,还是叫蜀黍。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很搞笑,但在当时,却是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

话要从正德说起,这位荒唐皇帝虽然喜欢“游龙戏凤”,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死后,堂弟嘉靖就捡了个大便宜,由藩王变为皇帝。本来是件大喜事,但是,嘉靖的心情没多久就被杨廷和等一班大臣给搞坏了。原来,杨廷和他们认为,你嘉靖既然继承了皇位,那你就是过继给了弘治皇帝(正德他爹),你就不能要再喊自己的老爹爸比了。但是,嘉靖不干,围绕着谁是嘉靖的爹,朝中大臣分做了两派。

王阳明是哪一派呢?他没有派。准确的说,他没吱声,没上折子,没掺和。但是,文人有文人的毛病,没上奏折,不代表没有意见。他老人家写了几首诗歌,有这么几句: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旧尘。啥意思?王圣人说:天下有那么多正事你们放着不干,在朝堂上闹这些幺蛾子,不无聊吗?

无聊吗?大礼议是嘉靖皇帝的一块心病,是一号工程。王守仁如此看待大礼议,嘉靖皇帝又会怎么看待他呢?

圣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嘉靖皇帝没有重用王阳明。要知道,嘉靖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卯足了劲干的。如果王阳明真的进了京、入了阁,他的大部分精力或许就要花费在皇帝的父亲母亲到底是谁,他亲爹能不能加帝号、能不能入奉先殿等等这些破事,还有无穷无尽的党争和倾轧。

没有得到更高的位置,没有获得更大的提拔,对于自幼就立志成圣的王阳明来说,未必就是坏事。本来,圣人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嘛。

因此,无论对王阳明来说,还是对嘉靖来说,在外面干点实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起码,比他俩撕起来、挠破脸要强吧?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立德立功立言三位一体的圣人,他的心学,他的知行合一,他的“吾心即是宇宙”深深影响了后来人。他身为文将却为明皇室平定内乱立下大功。只可惜天不遂愿,王阳明没有得到更高的重用实行他的理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也显得有些孤单落魄,他在回故乡的一条小船上结束了今生的生命,回归他的大宇宙。

为什么这样一个为后世立大言,为皇室立大功,为生民立命的读书人,没有受到重用?原因大概有三:

首先,王阳明的心学并非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主流是朱熹的理学思想,而王阳明的心学甚至有点异端邪说的意味。这种与主流不符的价值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要面对巨大的阻力,从当朝政府到群众主流都会对所谓的异端进行打压。从思想到人,捍卫朱子理学就会反对心学,进而去反对心学的提倡者王阳明,当时朝野内外是有这样一种声音的。

再次,王阳明虽然在平反内乱中有功,但是王阳明站在了兵部尚书王琼这一边,王琼在之后的宫廷内斗中处于弱势,也使得王阳明在朝阁受到打压。政治的站队对于从事政治的人来说有时是最为重用的,一步棋子走对可能会平步青云,而一步臭棋则可能满盘皆输。

最后,上面两点并非不可逆转,在封建社会事情全是皇家的事情,有时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伯乐并没有非凡之识人眼光,嘉靖帝朱厚熜就是这样一位很平凡的皇帝,不具备识人的大才,让王阳明只做了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南京兵部尚书,没有发挥出王阳明的全部才能来。

当然也可能是不受重用,才成就了王阳明的心学集大成,名垂青史。

王阳明是明朝的大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写他是不容易的事,笔者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能将其面面俱到。写王阳明的书籍、资料汗牛充栋,王阳明的心学流派也多如牛毛,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大致上还是一致。学明史,不得不了解王阳明。笔者从上大学开始了解王阳明,但是自己觉得还是云里雾里,并不清晰,没有把握,担心没有领悟到王阳明心学的精神实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简要介绍自己理解的王阳明心学思想,谈谈自己对王阳明心学的浅薄的认识,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来因为笔者学识有限,所以本文尽量少牵扯到其他学问;二来只是想让大家花比较短的时间了解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基本框架。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春秋时叔孙豹提出的这“三不朽”,成为后世评价圣贤的标准。“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有一种说法,中国历史上真正能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明朝的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而王阳明是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成为后世无数精英人物模仿的对象,一直被模仿,但从来未被超越。

后人将王阳明和曾国藩作比较,多数人认为王阳明的格局气象更大,曾国藩本人也是处处效仿、追慕王阳明的,曾国藩自己也承认。

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少年王阳明在外人看来,他是个调皮鬼,没正经,读书也不认真,但天资聪颖,是个自负的人,一心想着做圣贤,他认为读书做官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是做圣贤,把老师都惊呆了。

他在19岁就中了举人,21岁、24岁两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没考上的人难过,而他认为因为没考上而难过是可耻的,这是艰难之时要坚强的意思。27岁那年第三次考中了,受了个闲职,上班后,一直没有进入工作状态,他根本没有很认真上班,经常请假偷溜,外出游山玩水,纨绔子弟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考上进士后的日子就是这样混着。也许是闲的蛋疼,正德元年,他终于干了一件扯蛋的事情,他上书正德皇帝朱厚照骂朱厚照最宠幸的大太监刘瑾,之前骂刘瑾的官员被打死打伤无数,已经没有人再骂了,别人就指责王阳明,大家骂的时候你不骂,大家不骂了你却来骂,有病啊。王阳明说,大家骂的时候,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现在没人骂了,我来骂才有意义,艰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意思。行事风格和人不同。刘瑾是能随便骂的吗?王阳明被挺杖四十,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龙场驿丞。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来,刘瑾还是不想放过他,派出锦衣卫在路上追杀他,王阳明凭借聪明才智,带着几个仆人最终顺利到达龙场。

龙场是个什么地方?听起来有驿站,还是来当站长,但500年前的龙场是野兽出没、瘴气缭绕,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驿站原有的茅草屋已破败不堪,周围是未开化的土著人,在此生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古文观止》收录了王阳明在此写的《瘗旅文》,该文是王阳明和仆人埋葬3个客死他乡的中原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这3个异乡人是官方人士,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死在异乡荒郊野岭,无人掩埋。这几个死者生前与王阳明并不认识,但王阳明还是亲自动手掩埋了他们,这篇祭文的写的情感深切,面对这几个客死异乡的中原人,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难道自己的结局也是这样?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王阳明想到的是要活下去,怎样才能活下去?经历过挺杖,又来到了这非人的世界,王阳明开始思考,如果是圣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怎么做,一直想、一直想,当他想消极的时候,他马上想到圣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会消极,应该积极面对。他甚至叫人打造了一个石头棺材,有事没事躺进去,把自己当成死人,看看会怎么想?日复一日的悟道,终于有一天,王阳明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包含有圣贤之道,不需要向自己心性之外去寻找什么圣人之道。

我们知道,明朝的官方指导思想是朱熹解释的儒家思想,朱熹的思想也是要成为圣人,要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走,王阳明和朱熹的冲突在哪里呢?关键是在“格物致知”,朱熹认为,人的内心原本是空空如也的,必须要通过“格”物来达到认知的目的,不断把空空如也的内心填满,这有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味道。

但王阳明认为,我心即是宇宙,我的心即是天理,心外无物,应有尽有。对这句话,很多人就不好理解了。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问得好。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个想法。但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时什么意思呢?王阳明的意思是,你没有看到这些花的时候,这些花寂静地深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并不知道,等你看到这些花时,这些花在你心里就被激活,让你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再比如说,你如果说王阳明不会驾驶汽车,他肯定不答应,他会说驾驶技术深藏在他的内心,他会驾车,只是驾驶的技术有待通过实践来激活,不是把自己本没有的驾驶技术从外界学过来,而是把已有的驾驶技术激活。这是心学的第一步,即哲学上说的本体论,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和朱熹是相反的,朱熹的将外界的东西搬进内心的办法可能会让人望而生畏,没有的东西要一个个搬进来,最终使得自己成为圣人,这个“搬进来”就相当于是无中生有,这多难啊。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进行了实验,亲自去“格”竹子,格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格出竹子的理来?而王阳明的思想是,你自己本身就具备了所有,只要去伪存真,把不好的移出去,剩下的就是好的,最终能为圣人,这样看起来多容易。比如镜子本身是可以照出事物的,但是蒙上了污垢,照不出来,你只要把污垢去掉,就可以照出来,这比朱熹没有镜子去造一个镜子出来是不是容易多了?比如人们走远路,很累了,问目的地快到了吗?回答不远了,就在前面,人们信心就来了;如果说还有很远很远,人们马上就气馁了,路实际上还是那么多路,没有减少。这是一样的道理。但王阳明的办法,能让普罗大众感觉通往圣贤的路比之前容易了,减少了人们的畏难情绪。但实际上是什么呢?不管是朱熹的搬进来还是王阳明的移出去,其实都是搬运工,是很累很辛苦的事,不好比较谁更难谁更容易。所以中国迄今只有两个半圣人。

王阳明这个思想是违反明朝主旋律的异端思想,谩骂王阳明人上至中央政府高级官员,下至地方小吏,总之非常多,很多主流人士认为这是公然背叛朱熹,十足的异端思想。天纵英才的王阳明一辈子都没有进入过中央中枢工作,都是被人指挥来指挥去,平定了危害南赣地区四省的匪患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平定了广西的匪患也没有得到应有奖赏,还得时时担心来自昏君和奸臣的陷害,最终死在从广西回乡的路上。可以说,心学让王阳明实现建功立业,也让他一辈子活的憋屈,可能王阳明自己不觉得憋屈,但是至少外人看来是相当憋屈的。除了自身原因,也有生不逢时的原因,王阳明是在弘治年间中的进士,弘治皇帝朱佑樘还算是个明君,但王阳明的主要工作成就是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朱厚熜两位皇帝任上完成的,这两哥们是出了名的昏君。反过来说也是拜昏君所赐,要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四十挺杖和发配龙场,王阳明也去不了龙场,没有龙场悟道,可能就没有王阳明心学,就没有圣人王阳明,也算是逆境成才。

心外无物,一切都在心中,那心中自然包括善的也包括恶的。那要成为圣人应该怎么做呢?朱熹是“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是“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在这里就是合理的东西,比如人要吃饭;人欲是不合理的东西,比如不光要吃饭还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比如,要娶老婆是天理,比如要娶美女做老婆就是人欲。

那试问,肉留给谁吃?酒留给谁喝?美女留给谁娶?

怎么做才能去掉恶的?两个办法,王阳明说,一是要保持思考反省的习惯,自己要常想、要常悟,不要动心,不要被邪念影响,把被人的欲望包裹的良知体现出来。另一个是要靠实践,光靠悟、靠省不行,光靠悟、靠省基本就是陆九渊的套路,心学又叫陆王心学,陆是陆九渊,心学的前辈,王阳明在陆九渊的基础上,加入了实践,实践不是朱熹的那个“格物”,是“验物”,又叫“事上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强调以事磨练,磨心。朱熹靠格物致知;陆九渊靠悟物致知,就是靠悟差不多就可以了;王阳明是既悟物致知又验物致知,比如刚才说到的山间野花,你要去感知它,验证它的存在;比如驾驶技术,你要去实践驾驶,感知自己驾驶技术的存在,不去验证,它就沉寂在你的内心不被激活、不被感知。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是怎么回事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王阳明强调,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不知不行、不行不知,比如孝顺父母的心,你本身就有,但是你不行孝,孝心和野外自生自灭的野花一样,还只是沉寂在你的心里,没有激活、没有被感知、没有被体验,所以没有行孝你就不知道孝顺,要靠你的实际行动的孝顺去验证你内心里的孝心,所以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不可分割。

“存天理、去人欲”的最高境界就是致良知,恶的东西、不好的东西都被剔除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这个最好的东西-良知到底是什么东西?很难说明白。按王阳明的话说,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皆大欢喜。

王阳明把这个良知当做自己的行动指南,就是做事要按照自己的良知指引去做,按照良知做事,能心情愉快,能心安理得,能无怨无悔。良知能给你无穷的力量,即便全天下人都认为自己的言行错乱,也没有关系,也不用动心,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

1519年中,王阳明以少胜多,仅用了42天就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将号称拥兵10万的宁王朱宸濠生擒。王阳明用的是什么?靠的是什么?靠得是王阳明的心理学知识和娴熟的运用,装神弄鬼,弄得宁王朱宸濠疑神疑鬼、方寸大乱,最后土崩瓦解。比如,王阳明伪造与朱宸濠部下的文书来往,伪造调动部队的文书,然后让朱宸濠获取,让朱宸濠云里雾里。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说:王阳明也就能对付几个山贼,这人全靠忽悠成事。手下问王阳明,这么低级的手段,朱宸濠会相信吗?王阳明说,朱宸濠是谋反是违背良知的事,心不定,只要朱宸濠动心就会怀疑,一怀疑我们大事就成了。

作为一个体系来说,这个学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有许多不好解释的地方,又比如,心学认为: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恶了,就是先丧失良知的表现。比如他在广西剿匪时候,经过王阳明的分析,匪首王受等人是走投无路的官逼民反,良知尚在,可以招安,所以王阳明一开始就对这些匪首推心置腹,以真心换真心,把自己的部队撤走,南宁城里都是土匪的武装,匪首看到此等情景,主动负荆请罪,接受王阳明招安。干这种危险的事,需要多高的智慧和多强大的内心啊?!那么,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该如何防止别人的恶意呢? 比如诈骗,你若没有戒心,那是不是会上当受骗。

又一次学生问他,那能不能考科举做官呢?王阳明思考了很久,说:“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王阳明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致良知,要抵制人欲、抵制邪恶的意念,要成为圣人。他的思想就是做圣人的思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有收获,不用动心,不用难过;有收获,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必惊喜。人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做好自己的事,用心做事,把良知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做最好的自己,达到我心光明的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很多积极的因子,其中的一些思想作为为人处世的方法,可以对很多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王阳明心学看似不求物质名利回报,他一再强调努力致良知,用心做事,勤奋做事,提出“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这些思想对激励人上进和成功是有帮助的,一个人养成了做好人的习惯、养成了勤奋的作风,就会把勤奋当成自己习惯,把勤奋当成良知,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加班不累,工作不累,最后想不成功都难。比如北宋名臣王安石有句诗“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惟许月华侵”,这看似对熬夜加班辛苦的抱怨,实际上是在苦中作乐,享受加班的快乐。

虽然说,心学是圣人之学,中国古代也只有两个半圣人,但是大批仁人志士在通往圣人的道路上,激发了良知、激发了潜能,付出了艰苦卓杰的努力,他们虽然最终没有成为圣人,但实际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是儒学,个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通往目标的路不一样。后世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等等,许多人把王阳明作为精神导师。王阳明心学在日本流传很广,日本的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庆功宴会上,面对着大家夸赞,东乡平八郎拿出了自己的腰牌,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强调磨练心性,建立强大内心,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凡是想做一个强大的人,做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都可以从王阳明哪里得到启迪。有弟子问他:如果您在年轻时被派来剿匪,您能成功吗?

王阳明回答:可能不行。

弟子问:“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我说过,年轻时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事。经历一番磨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按照王阳明的思想,大规模公开选拔年轻干部越级担任重要岗位是不妥的。

清末民初怪才杨度写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这个挽联里边的“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就生动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这些思想对好学上进的人很有吸引力,但是对普罗大众、对凡夫俗子的帮助有限,王阳明自己也承认,抵制邪念的侵扰很难很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更不会一蹴而就。那我凭什么这么努力?我凭什么这么心累?我凭什么不求回报?很多人一开始也很努力,但是最后坚持不下去,太累了,太苦了,“皇图霸业谈笑声、难抵人生一场醉”,人生苦短,把自己搞的这么辛苦又何必?台湾著名政治学者、前“行政院长”江宜桦写过一篇文章《自由主义的处境与未来》,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笔者觉得写的非常好,里面有一段话,“相反地,如果我们不满足于此种最低限度的德性,而一定要将某些人坚信的较高理想(如儒家的圣王或柏拉图的哲君)变成政治社会的共同标竿,则各种强制、压迫、灌输、洗脑等非民主的手段必然复活,然而我们凭什么断定‘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生,就必然不如自强不息的人生’?他们也会问:除了要求所有成员都遵守某些起码的公民义务之外,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如何实现理想人生’的问题归入私人领域,让每个自由公民以他认为合宜的方式加以追求?”

是啊,我们凭什么断定“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生,就必然不如自强不息的人生”?我就想做个普通人,没心没肺不行吗?

这是王阳明心学要解决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儿子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后,追赠王阳明为新建侯,谥号文成,成为明朝中后期唯一因军功封侯的文官。当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清廷说,收复南京者封王,最终,收复南京的曾国藩也只是得到了侯爵。知道为什么了吧?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般把这四句话当做王阳明心学概括性论述,简称四句教。

笔者不相信所有成功的人士都学了王阳明的心学,没有王阳明的心学,照样可以通往成功的目的地。但是笔者相信,会一直有渴望成功的人学习王阳明心学,让王阳明心学陪伴前行,做一个内心光明磊落的人,激励人生,指引光明前景。

有人说,未来,不是穷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正直、正念、正能量的人的天下。

王阳明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NK细胞能治疗卵巢癌吗

中国肿瘤医院排名前十

北京肠癌治疗好医院

干细胞治疗脑中风多少钱